Product development
胆囊炎、胆囊结石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病,国内学者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对这类疾病的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临床中西医医师的共同努力,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胆囊结石中西医综合治疗体系。它包括保留胆囊的碎石、排石、溶石与取石以及胆囊切除术,即“碎排溶切取”治疗体系。作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胆宁片在缓解症状和防止结石形成方面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在整个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胆宁片与非手术疗法
胆宁片在“碎排溶”的各种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均有运用,其防治胆石病的机理与化学药物有很大的不同,是利胆、防石、抗肝细胞脂肪变性、排石、溶石、抗氧自由基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治疗前期,胆宁片因其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的药理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病人胆胀、胆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减少胆囊炎、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临床部分热盛便秘者,也可以应用胆宁片及时纠正。临床试验表明,胆宁片可以使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影像学诊断得到改善。
另外,无论是“碎排溶”的任何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在治愈以后,由于非手术治疗胆囊得以保留,胆囊结石的成石环境还在,因此都存在一定的抗复发问题。此时应用具有防石功能的药物胆宁片等进行防石治疗(下文中还会提到),能切实提高疗效,并使“碎排溶防”融为一体,更加科学合理。
胆宁片与术后治疗
胆囊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切”、“取”迄今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作为胆囊结石的确定性治疗,百多年来剖腹胆囊切除术一直是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不过,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强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经腹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相应手术器械设备的改进,以其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正逐步取代经典的剖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结石首选的手术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后结石存在一定的再生几率。因此,术后阶段常结合药物治疗一段时间。胆宁片被用于防止结石再生和术后综合症,中成药在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尤其是肝胆管泥沙样结石,具有一定优势。胆宁片对于胆固醇型结石和胆色素型结石都有预防的作用,并且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汁粘稠度,改善成石环境,避免结石的复发,从而免除患者再次手术之苦。另外,胆宁片具有利胆和抑制胆道炎症的作用,能缓解因胆汁分泌不足引起的种种消化道症状,例如餐后腹涨、恶心和腹痛腹泻等。同时,胆宁片降低胆总管外周括约肌的张力,能缓解因胆囊切除后胆汁滞留胆总管引起的右上腹胀闷不适的症状。
注重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胆石病形成发展的发病学特点,国外学者早就提出一种观点,即胆石病非手术治疗应在早期成石阶段实施。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健康体检的普及,临床上无症状的胆囊小结石的检出率逐年明显增多。对这类早期的胆囊结石性病变,只要采取积极的综合中西医非手术治疗,合理使用药物,就可以避免创伤性手术而使患者痊愈。随着经验的积累,对于这类大多数病人,可以将中西医结合非手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
long8 龙8国际官方公众号
更多专业资讯敬请关注
心希望快迅公众号
(仅供医药专业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