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中医药历史悠久,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具有明确的临床优势。然而与西药相比,中药成分复杂、靶点和机制不清。因此,在现代生命科学背景下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多靶点药物发现理念的兴起及网络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网络药理学、网络生物学等新的科学概念相继涌现出来,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模式,对当代药物研究及新药发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将网络生物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在分子网络调控的背景下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张卫东教授课题组于2010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基于生物分子网络的中药药理学研究策略(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2010, 11(4): 417-430)。最近,在该策略指导下,采用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了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相关文章2017年3月8日发表在自然出版社旗下的“科学报告”杂志,A network-based method for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of Shexiang Baoxin Pill’s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cientific Reports, 7:43632 | DOI: 10.1038/srep43632。该研究通过计算药物对疾病网络的作用得分,进一步分析得分的显著性来说明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 同时计算疾病或药物对信号通路的影响得分,确定起显著作用的信号通路,从而揭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结果发现,麝香保心丸通过调控血管生成、调节血管收缩及扩张、调节血压及钙离子通道、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调节免疫反应及炎症多个环节,对冠心病心绞痛起到治疗作用。同时基因芯片实验的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结论。研究还发现,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药效物质主要为入血成分,药物作用于疾病并不是全部直接作用于疾病的直接致病基因,而是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对基因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
long8 龙8国际官方公众号
更多专业资讯敬请关注
心希望快迅公众号
(仅供医药专业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