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胸痛作为一种常见、病因复杂且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病症,其规范化诊疗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其中,建设胸痛中心是实现急性胸痛早期鉴别诊断及治疗、缩短救治时间的重要举措。2017年5月,在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与上海long8 龙8国际药业有限公司签署了“铸就心的长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上海long8 龙8国际药业携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加大胸痛中心培训和帮扶力度,共同推进约1500家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和认证。
2018年6月1日,第十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上海如期举行。值此“铸就心的长城”系列培训帮扶项目启动一周年之际,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及上海long8 龙8国际药业特邀多位国家/区域胸痛中心认证专家、各地胸痛中心联盟代表及基层胸痛中心代表,通过沙龙式座谈及一对一访谈等形式,就我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情况、建设及认证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以及项目培训取得的成效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及探讨。
(从左至右:祝亮院长、杨简副院长、刘峰院长、曲新凯教授、吴建华副院长、刘四化主任)
专家有约:各抒己见,专家共话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机遇及挑战
上午,第一场沙龙座谈由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刘四化主任主持,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药学院苏州九龙医院刘峰院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曲新凯教授、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中心人民医院吴建华副院长、河南省永城市中心医院祝亮院长以及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杨简副院长参加了座谈会,专家们从国家政策层面、基层胸痛中心建设机遇、医院行政一把手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及看法。
胸痛中心建设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为基层医院发展带来新机遇
刘峰院长在座谈中表示,从2018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将基层胸痛中心建设作为我国胸痛中心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三全”模式,即全域覆盖、全程管理及全民参与。从我国目前的疾病诊疗形势来看,大多数胸痛患者的首诊医院为基层医院,同时,多数患者的后期康复及二级预防仍然在基层医院,这意味着我国必须“强基层”,才能真正提高胸痛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目前,我国倡导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新技术、新人才将下沉到基层,同时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间的沟通交流也将得到加强,所以借助胸痛中心建设这一有力抓手,我国基层医院发展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国家、行业、医院联动,切实促进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落地
目前,部分基层医院对于建设基层胸痛中心仍处于观望状态,对于提高基层医院建设胸痛中心的意愿问题,曲新凯教授表示应主要从以下3个层面着手,第一是加强政府推动作用,第二是发挥各级胸痛中心联盟及胸痛示范中心的带动及指导作用,第三是深化基层医院对胸痛中心建设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认识。从这3个层面实现“自上而下”的联动,使基层医院对自身医院实力、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定位形成清晰深入的认识,从而将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胸痛中心建设助力多学科发展
来自基层胸痛中心的代表吴建华副院长分享了岫岩县中心人民医院在胸痛中心现场核查时发生的现场核查专家救治危重病患的经历。2017年8月1日,岫岩县中心人民医院原定8点接受胸痛中心专家现场核查,但当日早6点半120转急诊入院一前降支闭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十分危急,在院前120、院内急诊、导管室、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患者7点半上台接受手术,但在医院急诊科全力手术救治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医院向现场核查专家请求支援。最终,经过核查专家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救治下,患者转危为安。吴建华副院长表示,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推动了医院包括心内科、急诊室、影像等多学科的发展,提高了胸痛诊疗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带动并促进了网络医院的协同发展。
基层医院行政领导承担4种角色,发挥“带头人”作用
在谈到基层医院院长应如何推动胸痛中心建设的问题时,祝亮院长指出,院长作为医院一把手,应承担建设指挥者、传播者、协调者以及执行者4种角色,将建设院内组织架构、打破学科壁垒、协调人员及设备配置以及持续质量改进等工作做到实处,真正为基层群众在家门口打通绿色通道,使老百姓真正产生医疗获得感。
打通胸痛中心区域协同发展的“任督二脉”
杨简副院长在座谈中分享了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作为一所地市级胸痛中心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经验及体会。他表示,单个胸痛中心“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基层网络医院协同发展,才能真正缩短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预后。为此,宜昌市胸痛中心联盟通过胸痛中心专家巡讲、组建胸痛中心宣传小组到基层培训、帮助基层医院提高数据管理和数据申报意识、协助流程再造及定期质控流程管理指导等形式,指导并帮助基层医院解决在胸痛中心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及挑战。
访谈直击:规范胸痛中心建设及认证,打造心血管防治统一战线
在上午的专家访谈环节,来自浙江省、福建省及贵州省的胸痛中心认证专家及医院代表分享了各地在胸痛中心建设及认证过程中的经验及体会。
扩大我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规模,实现规范化建设
蒋峻教授
自2015年以来,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已经逐步驶入“快车道”,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胸痛中心的规模发展及规范建设,浙江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表示,首先卫生行政部门应继续加强胸痛中心建设的推动力度,建设省级、地市级乃至县级胸痛中心联盟。同时,应通过组织大型学术会议及宣讲会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各级医院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对胸痛中心的认识。此外,应继续推动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通过各种帮扶手段促进基层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林荣教授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林荣教授表示,我国建设胸痛中心的目的是提高以心肌梗死为主的胸痛患者的早期救治,减少致残率、致死率,但这是一个需要患者、家属、医院多方协作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向人民群众、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各级医院全院医务人员普及胸痛中心理念。在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应做到宁缺毋滥,切实遵照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要求。
明确胸痛中心内涵,做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
石蓓教授
作为全国胸痛中心的认证专家,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石蓓教授就基层胸痛中心在认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享了她的经验。她表示,基层医院建设胸痛中心首先最主要的是对胸痛中心内涵有明确的认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整合资源、优化救治流程,提高以心肌梗死为主的胸痛患者的识别、早期诊断和救治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第二个是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提高医院整体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急救能力,快速诊断和救治能力。围绕这两点,认识到胸痛中心并非“为建而建”。
在实际建设及认证过程中,石蓓教授表示要特别注意3方面问题,第一是做好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切实提高诊疗及技术水平,第二是做好院内流程优化,形成规范化标准工作流程,第三是实事求是做好数据记录及申报,同时根据数据进行总结、回顾、提高及优化。
胸痛志愿者项目及“铸就心的长城”培训项目助力基层胸痛中心建设
江力勤教授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江力勤教授指出,大型医院接诊的胸痛患者仍占少数,多数患者的首诊医院为基层医院,这体现了我国加强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性,而通过志愿者项目及相关培训活动对广大基层医院医生进行系统培训,对社区患者进行科普教育,普及胸痛中心的理念,对缩短胸痛救治时间,提高胸痛规范化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希望此类活动继续深入基层,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了解基层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需求,提供相应的指导及帮扶措施,从而发挥胸痛中心更大的作用。
李伟教授
贵州省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伟教授表示,在胸痛中心认证过程中,很多医院面临人力及经验不足的问题,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及上海long8 龙8国际药业等企业组织的志愿者项目及培训活动对于推动胸痛中心、特别是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志愿者加强了基层医院与胸痛中心总部、省市级联盟以及胸痛中心建设模范单位间的沟通与联系,发挥了良好的桥梁作用。同时,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基层单位加入进来,使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在一条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发展壮大。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
long8 龙8国际官方公众号
更多专业资讯敬请关注
心希望快迅公众号
(仅供医药专业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