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朝阳区卫生局 张晓林
慢性病,尤其是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减少心血管危险的最有效的办法,是综合各种有效的政策和广泛的健康促进手段,面对整个人群进行综合健康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及药物干预,这应该成为社区医务工作者的重心。
单纯药物干预的患者依从性不理想
在基层医疗服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冠心病患者:在胸闷胸痛发作时服用硝酸酯类等药物进行控制,而在缓解期,就将药物放在一边。药物治疗不规则、依从性差,患者预防观念薄弱,导致很多冠心病人的疾病病理进展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美国的Newby等就对1995~2002年31 750例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长期使用二级预防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并不理想;而在我国,相关调查也表明冠心病患者存在服药率及控制率均较低的现状,这说明冠心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按医嘱进行治疗。
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适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先决条件,而频繁增加剂量或复杂的治疗方案则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在我国,药物花费也是影响依从性的重要原因。所以探索新的有效的社区综合防治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冠心病社区综合防治大有作为
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心希望工程”为我们在社区冠心病防治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该工程主要以北京、上海、广州等38个大中城市的500家医院为中心展开,选择近万名社区冠心病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干预跟踪,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及中西医结合的药物干预。对照组仍维持其原有的治疗和生活方式不变。此项活动共回收数据6651份,其中男性3453人、女性3147人,平均年龄为66.97±10.62岁。
在实施“心希望工程”过程中,我们对冠心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多次的健康教育,在门诊及随访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药物干预的结合,要求进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和每天30分钟步行运动;并强调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在服用西药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同时,给予口服芳香温通中成药麝香保心丸, 3次/d, 2粒/次,观察3个月,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患者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的急性发作,明显减少心绞痛或胸闷气急症状的发作频率,而且其3个月治疗费用约为163~327元。通过综合干预,社区居民的依从性差得到明显的提高。
【链接】 中成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的认可,值得大力推广。麝香保心丸就是芳香温通中成药的代表药物,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血管斑块及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作用。芳香温通药物可以长期保护血管及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从而起到建立新的侧支循环、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作用。
“心希望工程”社区健康干预的积极意义
“心希望工程”经过3个月的综合干预,获得了显著的干预结果。首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两组研究对象冠心病相关症状发作次数都有所减少;其中干预组心悸气短发作次数从干预前的2.07次/d减少到干预后的1.45次/d,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硝酸酯类药物服用量在减少。干预后干预组消耗量为17.23粒/周,和对照组的18.70粒/周相比有差异(P<0.05)。第三,生化指标得到改善。干预组干预后甘油三酯水平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所升高,和干预前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第四,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干预后,干预组的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干预组的饮酒人数、饮酒量、吸烟人数、吸烟量都有所改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有所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60, P<0.05)。
应注意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才可以避免疾病的发展或争取患者早日康复。
1、药物的合理使用,部分具有出血倾向的冠心病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应避免使用活血化淤类中药(如丹参等),防止活血作用叠加而加大出血倾向,可以选择芳香温通类保护血管的药物(如麝香保心丸)。
2、已患冠心病者,嘱其应心胸开阔,定期检查,注意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