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终身教授 戴瑞鸿
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由于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等恶劣的天气因素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会明显加重,胸闷、胸痛发作次数增多,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如何有效防治冠心病这一世界性的疾病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而医学界近年提出的“治疗性血管新生”(即药物搭桥)概念为有效防治冠心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什么是药物搭桥?
“搭桥手术”是冠心病治疗的方法之一,主要原理是通过取下病人身体上的其它血管,把它们移植到心脏表面,一端吻合在主动脉上,一端吻合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将堵塞血管连通,从而改善患者缺血区心肌的供血,对缓解心绞痛有良好的效果。
药物搭桥又称治疗性血管新生,就是通过某些药物的干预,促进心脏缺血处新的小血管生长,从而在狭窄或堵塞的大血管周围建立起能够有效提供血液供应的侧支循环,如同“搭桥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缺血心肌血液供应,显著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心脏真的可以自身“搭桥”吗?
心脏自身“搭桥”并不神奇。人体有着较强的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当心肌缺血时机体为改善血液供应,会释放生长因子促进缺血心肌周围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是慢性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反应,是一种对缺氧缺血损伤的代偿机制。
但这一过程相对比较缓慢,不足以建立足够丰富的侧支循环来提高血液供应,心肌缺血表现不能得到改善,如果给予药物来促进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或相关受体的上调,可能会提高新生血管的生长速度和数量,建立起有效的侧支循环,从而明显改善缺血心肌血液供应,显著减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实现“药物促进的心脏自身搭桥”。
什么情况下需要药物“搭桥”?
冠心病的疾病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当血管管腔狭窄超过70%,心肌供血不能满足心肌氧耗需求即可能出现心绞痛症状,病人出现心绞痛症状也表明冠状动脉狭窄已经进展到了相当的程度,需积极预防治疗。
我们常说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有冠心病患者,控制其发展和防止并发症,减少患者由于疾病进展而引起的死亡、致残等严重后果。通过“药物搭桥”,可以建立起有效的侧支循环,达到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目的,从而稳定疾病进展、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药物搭桥的好处:
通过“药物搭桥”,能够在缺血心肌的周围,促进新的小血管生长,通过这些小血管向心肌供血,这些新的血管虽然不及原来的冠状动脉宽阔,但是很多条的小血管也能带来可观的血流量,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从而用以非常经济的价格达到减少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另外,药物搭桥不同于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需要“支架”植入或“血管”移植,而是促进自身的血管生长,更加安全有效。
哪些药物具有药物搭桥作用?
药物搭桥(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其中,药物的疗效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是重点考虑因素,麝香保心丸是目前为止第一个发现具有药物搭桥作用的中成药。
上海市科委及华山医院等对麝香保心丸的一系列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血管生长因子VEGF、FGF的表达增加以及新生血管增加;每天3次,每次2粒,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同时具有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实现心脏药物自身搭桥。大量临床病例分析显示,长期使用麝香保心丸的病人,发生猝死、心肌梗死、死亡、需要做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比例明显降低。
麝香保心丸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成果相继在国内核心医学专业杂志发表,并在美国权威医学杂志《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发表,中成药血管新生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和认可,为冠心病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小贴士1:
目前,治疗冠心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主要适合于比较严重的节段性冠脉狭窄的冠心病病人,手术后虽可取得恢复局部心肌血供的满意疗效,但如果不注意其它血管的保护,就不能避免血管的再次狭窄,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血管又堵了”。而一般的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心绞痛症状或延缓冠心病的进展,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
小贴士2:
治疗性血管新生是目前医学界的热点课题,到目前为止,对缺血性心脏病进行血管新生治疗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并已进行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其代表是:(1)使用激光进行心肌内血管重建术;(2)给予促血管生长因子;(3)细胞移植;(4)药物治疗。其中,麝香保心丸是目前为止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具有药物搭桥作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