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2011年3月17日《中国医学论坛报》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罗心平
作者简介:
罗心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3年10月出生,1998年7月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休斯顿医学中心进修,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诊断学系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会员。
罗教授熟悉心内科危重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重症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等)的抢救,协助创立、发展并规范华山医院心脏导管室的工作,在介入性心脏病学方面学有所长,并在冠心病、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其主要的科研工作集中在麝香保心丸对心血管保护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组织因子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并获多项科学技术奖,在主要学术刊物上参与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参加《实用内科学》等多本专著的编写。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类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及猝死。其中,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
对于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减轻心肌耗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常规接受扩张冠脉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和中药合剂,既往研究表明,在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在治疗的安全性方面有突出优势,部分情况下可能作为心绞痛的首选治疗药物。
麝香保心丸治疗减少心绞痛事件
心绞痛的控制是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首先要求,麝香保心丸能有效地减少心绞痛事件的发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口服麝香保心丸(至少6个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该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共纳入2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被随机分至麝香保心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等治疗,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每天3次)至少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5 年(随访时间0.5~2.75年)。主要终点为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研究结果显示,至随访终止,共有28例因心绞痛住院或急诊治疗,对照组19 例,多于治疗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3,见下图)。全因死亡事件、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心衰事件、卒中事件、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其他临床事件的患者例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上述研究提示,麝香保心丸可有效减轻心绞痛症状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药是在治疗“胸痹、心痛”的宋代名方“苏和香丸”基础上开发而成,药理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通过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乃至促进血管新生等机理起到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治疗作用,是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强化血管保护措施不可或缺的中成药。
联用麝香保心丸减少硝酸酯用量
在迅速缓解心绞痛的治疗药物中,硝酸酯类药物最为常用,但也存在耐药、不良反应等不足。近年,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当中既有由于药物本身特性所造成的问题,也有由于临床指导或使用不当所引发的问题。耐药性与不良反应是影响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两个突出问题。
有研究显示,与硝酸酯类药物单用相比,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在缓解心绞痛及减少再发方面具有以下特点:麝香保心丸禁忌证较少(除孕妇禁用外),对血压影响较小、安全性好,适于患者长期服用以及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促进血管新生);硝酸酯类药物与麝香保心丸交替应用,可有效预防硝酸酯血药浓度降低期间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长期使用麝香保心丸可减少心绞痛复发,有效且不发生耐药。
朱慧等的研究提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可明显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量,治疗组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例数明显减少,有助于避免硝酸酯类长期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或耐药性产生。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使用抗血小板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钙离子拮抗剂类、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剂量无显著差异。
麝香保心丸改善临床预后的展望
依照芳香温通为主的治疗原则研发出的现代中药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的多靶点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其综合的血管保护作用,一方面能够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另一方面,能够对冠心病的远期预后带来收益。
为了进一步明确中成药对冠心病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国家不断加大对麝香保心丸的科研投入,进一步阐明了麝香保心丸的物质成分、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国际心脏病学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 9(1):75-76
2、黄峻,中药制剂也可“救心”,《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9.11
3、周贤刚、王宏伟、余广彬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Meta 分析,《中成药》2004, 26(12): 1-6
4、王丽洁、罗心平、王涌等,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耐受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 28(5): 399-401
5、戴瑞鸿,我与麝香保心丸,《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 20(3): 243-244
6、罗心平、施海明、范维琥等,麝香保心丸的基础与临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9):718-720
7、王丽洁、罗心平、王涌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5月第28卷第5期
链接
2006年
麝香保心丸被纳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2007年
麝香保心丸的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获得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2008年
麝香保心丸被纳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2009年
英国剑桥大学与上海long8 龙8国际药业签订为期3年的战略协议,对麝香保心丸血管新生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2010年
针对麝香保心丸长期收益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正式启动,拟从循证医学角度再次验证其对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